重庆市工业高级技工学校创办于1978年,学校以“至善至上、奋发图强”为校训,秉承“诚信办学、服务社会”的宗旨,坚持“以德育教育为首、教学质量为中心、技能训练为重点、市场导向为目标”的办学指导思想,培养学生“一会做人、二会做事、三会创业”。经过36年的发展,学校已成为一所在校学生4308人,实施大、中专、技校学历教育,开展技师、高、中初技能培训与鉴定,长、中、短期相结合的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办学的职业院校。



 

近年来,学校以国家示范学校、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项目建设为契机,在各级各类技能大赛中大显身手:重庆机电一体化团体一、二名,重庆市数控技能大赛团体之冠、教师组冠军、学生个人二、三名等等,不少师生还分别被授予重庆市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学院技师、高级工毕业生被不少中高职院校聘为教师,被企业成批聘为后备干部,成为企业技术和管理骨干。去年,学校获重庆市颁发的特别贡献奖。毕业生常年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已向社会、企业输送了3万多名德才兼备的复合型技能人才。

目前,学校实行重庆市工业高级技工学校、重庆市工业技师学院、重庆市工交职业教育中心“三块牌子、一套班子”的办学模式。是国家重点技工学校、国家重点中职学校、重庆职教城数控技术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重庆职教基地机电技术职业教育牵头学校,是渝西地区仅有的一所具备高级工和技师培训与鉴定资格的职业院校。

2014年12月16日,由重庆市工业设计促进中心和校企融合协会联合举办的产教融合大讲堂在重庆市工业高级技工学校隆重举行。来自政府、高校、行业、企业的有关人士济济一堂,共同探讨产业发展脉搏,为职业学校提供职业教育和产业发展信息,研究职业学校的教育改革和校企深度融合之路。

“在政策助推下,学校需找到‘提供企业对口的人才’这个结合点,为企业量身定制大批人才,激起企业对校企合作的兴趣。” 重庆市经信委总工程师赵刚认为,明晰重庆未来在各大产业上的布局,将为学校设置专业、课程等方面起到重要的导向作用。“目前在应用领域方面的人才缺口都非常大。”“我们现阶段也正大力揽收会维护保养机器人的专业人才。”各大企业也纷纷为产教融合献计献策。

作为这次大讲堂的承办单位,重庆市工业高级技工学校李庆校长表示:“随着重庆市经济的快速增长,培养适应企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成为职业学校保持旺盛生命力,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校企合作不单只是冠名班、互派教师、企业实习等简单意义上的合作,更是一种深度融合,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标准、共同研讨课程设置,共担风险、共享利益,一句话,‘兴衰共进退’,这样的校企合作才真正有意义。”

近年来,在校企深度融合共赢发展方面,重庆市工业高级技工学校先试先行。到学校参加产教融合大讲堂的与会者就切身感受:在学校机器人自动化等职教实训示范基地现场观摩教学,课堂既是车间,车间既是课堂,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是跟企业密切相关的知识,教有术育有道,真正诠释了学以致用,有的放矢。驻足在重庆威诺克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正在建的生产车间,各种设备已陆续到位,正式运转指日可待,与会者们纷纷感慨:“把一个生产车间整体都搬入了学校,这样的校企合作已成为了息息相关的生命共同体。”



 

紧贴市场,集团化办学优势互补共赢特色发展

李庆校长认为,学校的发展要跟上市场经济发展的节奏,行业性、区域性、特色性职教集团是提升职业学校竞争力的关键。

2009年,学校联合辖区内水电职业学院、机电工业学校等10所高中职院校、中船重工液压机电等10家优质企业牵头组建了重庆职教基地现代机电技术教育集团。2010年,国家教育部门领导亲自授牌。

其间,学校独立承担了国家科研课题《成渝经济区中职教育集团化办学策略研究》,先行展开了中职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理论探索。作为牵头的工业高级技工学校,将教材、教学资源库、精品课程、评价办法、管理制度等等建设成果分享给成员技校,推动成员技校改革发展,共同提高。

2010年,学校联合位于渝西地区的潍柴技校、华为技校、益民技校、青山技校和开办这些技校的企业成立了重庆市首个技工教育集团——重庆市渝西地区技工教育联合体。并建立江津分校、力劲压铸分校,形成“1+6”分院式办学格局。

技工教育联合体在合作协议中明确了专业建设的合理布局,分校重点开设面向成员企业需要的如热加工与成型、齿轮制造等特色专业,有的分校明确以社会培训为主。各个学校无论强弱,都各有定位,各展所长。这种格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避免了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从而带领弱小职校走出困境。

华为技校就是“枯木逢春”的例子。那些年,由于教学条件不理想,专业缺乏品牌,导致学校招生吸引力不足,发展进入瓶颈,陷入了生存危机。“自加入联合体后,实行‘1+3’分段式教学,使学校重新找到了定位,焕发了生机与活力。”华为分院陈昌林院长感慨地说。

集团化办学让联合体成员尝到甜头:潍柴分院2012年成功创建市级重点技校;潍柴、益民、青山分院大力接受企业员工技能提升和新进员工培训,年培训量均达到2000人次左右;青山分院不仅每年早早完成招生任务,同时与企业紧密合作,产教结合,年产值达1亿元以上。



 

“校中厂、厂中校”,实现职业教育与企业生产“零距离”

去年,香港力劲科技集团投资1亿美金建立的融研发与培训、教学与生产于一体的“重庆工业技师学院力劲压铸分院”在永川凤凰湖工业园紧锣密鼓开工建设。“厂中校”合作共建模具制造技术、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3个专业,力劲公司派遣专业师资、提供教材、学生奖助金等,双方共编国内首部压铸职业技术培训教材——《压铸技术实用教程》。

走进学院金融与信息技术服务外包公共实训基地,一派忙碌的景象映入眼帘:“您好,欢迎致电中国移动重庆分公司。”这是集教学、培训、研发、咨询、认证于一体的实训基地,同时提供第三方呼叫和金融数据处理服务,为呼叫中心、金融服务外包企业提供软件开发、业务流程再造、服务外包需求、技术、价格、人才等信息查询与反馈等服务。

据介绍,学校结合永川区打造“中国西部声谷”的产业发展需求,2012年与重庆步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共建这一基地,并新开设客户信息服务专业,对呼叫业务专业进行办学尝试。同期,建成了在全市具有一流水准的100座呼叫中心平台、100座金融数据处理平台。

在“校中厂”,学生以企业员工身份在生产车间亲自动手制造产品,变消耗性、练习性实训为生产性实训,有力促进学生自觉转换身份,有效提升学生对企业和岗位的认知度。如今,客户信息服务专业成为重庆市技工院校特色专业、职教基地品牌建设专业。目前,学校正与重庆政通通讯控股集团洽谈合作,研究在金融数据处理的基础上,开设数据分析与处理专业,迎接已经到来的大数据时代。

“校中厂”、“厂中校”,真正实现了教室和车间,教师和师傅,学生和学徒,理论与实践,作业与产品“五个合一”。

“梧桐引来凤凰栖”,共赢发展的合作方式,吸引了众多企业纷纷向学校伸出了橄榄枝。据统计,学校已与重庆中捷数控机床有限责任公司、重庆新泰机械有限公司等20多家企业开展实质性的校企合作。



 

夯实实训基地,保障人才培养模式一体化的有效实现

打铁还需自身硬,说起自己的家当,李庆校长滔滔不绝。“我们的实训基地建设在渝西地区首屈一指。”

近年来,学校投入近2000万元建设实习基地,建有机械加工、数车技术、数铣、加工中心、模具制造、钳工、焊工等10个实习车间。实习教学设备总资产达3672万元,主要实习设备、设施配套并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学校以国家示范学校、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项目建设为平台,围绕机电一体化等5个重点专业,通过校企融合,促成了每个重点专业都有1个基地项目支撑、1个以上深度合作的优势企业参与。

2012年11月,学校与广东三向教学仪器制造有限公司合作共建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前不久,学校与力劲科技集团合作共建重庆压铸技术公共实训基地。

“计划经过两年的努力,把重庆压铸技术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成为具有校企融合、产教结合、办校入园等鲜明特色的公共实训教学基地;建设成为‘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示范基地;建设成为行业人才储备基地。”学校有关负责人表示。

正是这种深层次的校企融合一体化发展,缩短了学校与就业市场的距离。原学生会主席、现任重庆力劲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李兵强说:从来没有想到自己能够进入这样有实力、有发展前景的企业工作。校企合作使学生在学校期间就练就了较强的企业团队、竞争与质量意识,学到的技能更切合工作实际,在就业时也能得到更多的择优机会。

“学校毕业生从未遭遇过就业难,不少学生的就业目标是进国际国内500强企业。”学院党委办公室主任柳孜亮说,“学校现在更看重如何让学生实现高质量就业。”



 

调整专业特色品牌发展,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撑

学校以国家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为契机,进一步优化重点专业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运行机制。成立了有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参与的专业指导委员会,负责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产学研结合、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的工作,有力确保了校企合作在机制规范下良好运行。

据了解,学校现开设有加工制造类、信息技术类等4大类15个专业,其中国家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3个、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重点建设专业3个、市级精品专业1个、市级特色专业1个、职教基地品牌建设专业5个。

随着重庆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以及永川区作为重庆市数控机床与高端智能装备产业基地的需要,学院已经对专业设置从传统的机械数控加工,向高新产业电子技术、计算机专业方向调整。

2012年学校与“固高科技”、华数、广数签订了合作共建机器人专业。学校加入了全国机器人专业产教联盟并成为核心成员单位,相关教师与企业和其他高中职院校一起编写教材,通过与机器人行业知名企业合作,打造在全国中职学校都具有一流水准的工业机器人实训基地。

围绕重庆重点支柱产业,学校已经招标建设1条SMT自动化生产线、引进企业并由企业提供1条插件生产线,与联想集团签订由学校投资160万、联想投资90万元在学校建立“联想IT工业化实训中心”,通过联想一年期全部负责的教学、培训、认证,提供真正企业化的培训与管理、考核方式,“这种办学,不仅提升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的办学水平,增强专业吸引力,而且会带动学校其他专业教学与管理的创新。”



 

探寻新渠道,创新新机制,推动现代职教发展

如今,学校校企合作模式的内涵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逐步由少数中专层面的培养延伸至学校高职层面的全覆盖,由少数示范专业层面的培养延伸至学校所有专业层面的全覆盖,由学生层面的培养延伸至学校教师层面的全覆盖。

“职业教育是投资,而不是消费,企业职工素质对产业升级、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的关键性作用。”重庆固高科技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我们认可学校富有前瞻性开拓性的思想和做法,通过和学校的合作,要在不断探索实践中,制定出行业人才培养标准、教学依据、岗位能力体系及考评体系,成为新兴行业里的领军人物。”

校企合作,没有模式可复制,李庆校长坚定地说:“我们就是要不走寻常路,开拓创新,为职业教育校企融合作出可资启发、借鉴的样本。”对于未来的发展,他表示,我们将继续携手企业共同致力于高技能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创新,勇立产业转型升级职教改革的潮头,不断拓展校企融合的深度和广度,为推动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全心全力上下而求索!”

(来源: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