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技师学院2020年度质量报告
1.学校情况
1.1学校概况
大连市技师学院创办于1957年,是隶属于大连市教育局的全日制公办职业院校。学院秉承 “以德育人,技能立业”的校训,主要承担高级工、预备技师、技师等人才培养,建校60多年,为国家和社会培养20多万高层次技能人才。近年来,学院被评为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车身修理项目中国集训基地、全国28所“建设职业训练院试点单位”之一、国家机电类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全国技工教育教学改革试点单位、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立项建设单位。2020年,被辽宁省教育厅、辽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授予“辽宁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学院位于大连市金普新区,占地面积1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资产总计3.3亿元。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实验实训设备齐全优越,办学规模达到5000人, 同时具备每年4000人次的职业技能培训和8000人次的职业技能鉴定能力。学院下设机电工程系、现代机械加工系、汽车工程系、电子信息工程系,现代服务系和通用基础系,开设冷作钣金加工、模具制造、机械设备维修、机械设备装配与自动控制、汽车维修、数控加工(数控车工)、焊接加工、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与管理、汽车电器维修、汽车钣金与涂装、汽车检测、数控加工(加工中心操作工)、数控机床装配与维修、机电产品检测技术应用、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电子技术应用、办公设备维修、幼儿教育、电子商务、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修,机电一体化技术、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22个社会紧缺、就业前景好的专业。其中省级示范专业3个,市级品牌专业5个。
学院将校企合作作为学校的发展战略,建立了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与辉瑞制药、东风日产、锦祥照明等75家名优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深入紧密的合作关系。与外资企业锦祥照明系统大连有限公司开展以双元制人才培养形式的校企合作模式。与冰山集团合作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为校企双方人才培养实现双赢。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100%,就业满意率保持在95%以上。
1.2学生情况
学院面向全国各地招生,2020年由于疫情等原因,学院自主招生受限,外省市生源锐减,共招收学生403名,巩固率72.8%。截止目前,在校生1765人。2020届毕业生553人。学院办学层次多样,设有中级工班、高级工班、预备技师班,组织各层次在校学生进行相关专业职业资格培训。年度培训在校生927人,其中中级工613人,高级工314人。     学院面向高校学生、企业员工等进行各层次的专业实习指导和职业培训,年度培训高校实习学员3060人,培训企业学员186人(其中高级工129人、技师43人、高级技师14人)。

2019年~2020年学生结构一览表
年度             项目
招生
人数
学历
性别
地区
初中
高中
大连
省内
(不含大连)
外省市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2019年
460
424
92.17
36
7.83
348
75.65
112
24.35
280
60.87
76
16.52
104
22.61
2020年
403
387
96.03
16
3.97
315
78.16
88
21.84
315
78.16
39
9.68
49
12.16
与年度对比
人数
-57
-37
 
-20
 
-33
 
-24
 
35
 
-37
 
-55
 
增减幅度
-12.39
-8.73
 
-55.56
 
-9.48
 
-21.43
 
12.5
 
-48.68
 
-52.88
 

 
 
1.3教师队伍
学院事业编教工147人,其中:管理岗位38人(兼课8人),专业技术岗位109人(管理14人)。其中,35周岁以下教职工38人,占比26%;36至45周岁教职工63人,占比43%;46至55周岁教工32人,占比22%;55周岁以上14人,占比9%。学历结构:硕士研究生22人占比15%;本科122人,占比84%;大专2人,占比1%。职称及任课情况:专职任课教师114人(含8名兼课教师),占比78%。专任教师中正高级职称6人,占比5%;副高级职称31人,占比27%;中级职称70人,占比62%;初级职称7人占比6%。其中具有教师资格证98人,占比85%。
1.4设施设备
2019年教学仪器设备值5590.6万元,在校生2029人,生均教学仪器设备2.76万元;2020年教学仪器设备值6481.04万元,在校生2018人,生均教学仪器设备3.21万元。2020年与上一年度相比生均增加0.45万元。2019年校内实训实习工位数986个,生均实训实习工位数是0.5个。2020年校内实训实习工位数增加25个共有工位数1011个,生均实训实习工位数是0.5个,2020年与2019年相比生均工位数无增加。2019年图书共计7.5万册,生均图书37册;2020年图书馆存书量为7.5万册,生均图书37册,2020年与2019年相比生均图书无增加。

指标
单位
2019年
2020年
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
万元/生
2.76
3.21
生均实训实习工位数
个/生
0.5
0.5
纸质图书
册/生
37
37

2.学生发展
2.1学生素质
学院确定了德育工作的先导地位,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目标,对学生的素质教育进行全面落实。思政课教学始终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通过不同形式及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手段进行了疫情防控安全教育、生命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教育等一系列思政教育活动,积极开展并推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教育活动。定期组织德育教研活动,不断提升德育教师的政治素养。组织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线上座谈会。与会教师认真学习了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并对学生们进行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倡导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为主线的思政教育。在疫情期间,学生德育教育不断线,教育学生常怀感恩之心,厚植爱国主议情怀,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疫情是战场,更是全校师生的思政考场,12月末,院长、书记进入学院与多位教师志愿者们一起同隔离的1000多在校学生共同抗疫,同吃同住近一个月,硬核担当,同时启动线上教学工作,让学生们感受到“家”的温暖。
组织各类校园文化活动,强化以德育人的意识。其一,学院组织“别开生面的开学第一课——开学典礼”,院长给新生及全体教职工上了一堂具有思政教育意义的开学第一课,同学们深受教育。其二,开展了“劳动创造美好生活——节约粮食、反对浪费”专项活动,并将作为常态工作,长期推进。其三,将生态文明建设中开展的垃圾分类这项工作作为劳动教育教学内容融入到学生的课堂中,在学生中开展“垃圾分类,保护环境”板报设计竞赛活动,并在主教学楼一楼大厅展示获奖作品,激励学生不断体悟劳动的意义与价值,丰富校园文化。其四,组织师生参加了由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联合举办的农行杯大连市“云颂祖国美”师生诵读大赛,经过近一个月的全市中小学初赛、复赛,于12月中上旬,我院参加在大连市第二中学举行的决赛,充分展现了中职学生的精神风貌与风采,获得优秀奖与精神文明组织奖两项荣誉证书。
强化教学常规管理,注重学生思政教育,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公共基础文化课合格率97.47%,详见下表。
2020年3月~7月公共基础文化课合格率汇总表

科目
德育
语文
数学
英语
计算机基础
体育
平均合格率
合格率%
100
96.9
97.6
95.6
94.7
100
97.47

目前开设的六门公共基础课的标准来自于全国技工院校各学科课程标准。整合线上、线下教学经验,丰富和创新教学内容,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有机结合,不断提高学生素质,2020年的合格率比去年提高了2.25 %。英语口语教学已成为常态化教学工作,占期末总成绩的20%,比去年期末考试合格率提高了2.09%。数学教学内容更贴近生产实际,减少了与实践脱离的纯理论内容,比去年期末考试合格率提高了14.98%。2020年下半年,新增了《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德育课程,增强学生热爱劳动的意识。受疫情影响,下半年期末考试只进行了公共基础考查课的线上考试,合格率为98.67%。
2019年12月,学生参加了大连市各专业技能鉴定考试,高级工资格证考试报名人数199人,合格率68%,中级工资格考试报名人数245人,合格率50%。2020年由于疫情原因,6月份未举行鉴定考试,12月份,中级工资格考试报名368人,高级工115人,合计483人,受疫情影响,实操部分考试,理论鉴定均未考试。
根据防疫要求及学院现有情况,逐步推进学生体质测试工作,尝试性的将仰卧起坐、引体向上、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纳入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测试内容,受疫情影响,暂停肺活量、800米、1000米相关测试。目前,已根据大连市教育局及技工院校课程标准相关要求,制定出了《大连市技师学院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初稿,等待逐级审核。
    2020届毕业生580人,其中有20人选择升学,其余560人直接就业,受疫情影响,组织小部分企业到校或网络进行企业面试会,给学生提供各种就业信息与就业渠道,尽可能做到毕业生到对口专业的企业就职。2020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详见下表。
2020届毕业生就业情况
年度
届次
就业率%
专业对口率%
创业率%
2019-2020
2020届
62.86
75.16
0.56
2020届就业学生352人,专业对口学生254人,占就业学生的75.16%,自主创业2人。
师生素质提升体现在职业技能大赛中。2020年7月,组织学生申报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2名学生分别获得世赛国家选拔赛塑料模具工程与汽车喷漆赛项参赛资格。8月,大连市第二届“工匠杯”职工技能竞赛,1名教师获车工赛项第3名。9月,组织学生申报第46届世赛辽宁省2晋1选拔赛,1人获车身修理赛项省级第一名;1人获焊接赛项省级第一名,成功晋级,代表辽宁省参加第46届世赛国家选拔赛。10月19-20日, 4名教师参加2020辽宁省“技师杯”职业技能精英挑战赛的市级选拔赛,其中2人分获电工与汽车维修第1名。10月25-27日, 2020辽宁省“技师杯”职业技能精英挑战赛,2名教师分获电工与汽车维修第1名。在同一赛事中,1名学生获数控车工赛项第7名,直接晋升为技师;1名学生取得焊接技术赛项第10名。同月, 4名教师赴河南新乡参加“2020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第二届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技能大赛”,其中2人分获新能源汽车传感与网联技术赛项优胜奖。11月,在2020年大连金普新区职业技能竞赛中,2名学生分获数控车工第2名和第16名;1名学生获焊工第9名。在同一赛事中, 4名教师分获汽车修理赛项的第1至第4名。12月, 4名学生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和第46届世赛国家选拔赛的车身修理、塑料模具工程、焊接技术、汽车喷漆4个赛项的比赛,其中1人获车身修理项目优胜奖。1名教师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汽车维修赛项。
2.2在校体验。良好的教学管理是学校规范化办学的重要基石。现代服务系以“育才育人,德才兼备”的教育理念,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旨在要求学生提高专业技能的同时,形成良好的人格和习惯,成为受他人、社会欢迎的有用之才。    2020年伊始,一场疫病席卷神州大地,举国上下众志成城。根据大连市教育局相关要求,学院出台了《大连市技师学院网上教学工作方案》,现代服务系积极准备,充分开发利用各大主流教学平台的功能特点,包括比较传统的钉钉和腾讯课堂,开拓了快手、爱博导等直观性、互动性强的网络直播平台,以求最大限度的带给学生良好视听和学习感受,取得了学生的积极反馈和良好的教学效果。    每周幼儿教育和电子商务两个专业学生平均在线人数累计1665人,在线授课教师人数17人,在线开设课程数25门。在保质保量完成网课授课任务之余,系部定期进行网络教研,积极研究教学方法,灵活调整教学内容,用心服务好每一位学生。教师们结时事热点和学生兴趣,设计开展多期抗疫主题教育活动,发挥学生专业特长、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取得了喜人成果。通过网络问卷调查,系部两个专业学生对专业对学习的满意度达98.5%。
现代机械加工系秉承“育才育人,德才兼备”的教育理念,结合系内校企深度融合,产教无缝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能力。2020年年初,新冠疫情的爆发,让国内的教育行业产生了巨大的改变。根据国家教育局的要求,学院出台了《大连市技师学院网上教学工作方案》。现代机械加工系也在第一时间寻找各类网课资源,以及直播课程软件。在经过了多方测试后,最终选择以腾讯会议为主,微信群沟通为辅助的方式,完成大连市技师学院网上教学工作。全系10多名老师也在第一时间利用集体学习及自主学习等方式完成网课的准备工作,保证了全系212名学生能够在家正常、按时的进行一场特殊的开学授课。疫情减缓后的开学,为了保证正常的实训课程顺利进行,对设备进行了全面的清洁保养维护,同时加强实训课程的有效进行。学生对学校实训课程内容的增加以及设备的维护保养得到了一致的认可与肯定。通过网络问卷调查,我系三个专业学生对理论学习、专业学习、实习学习的满意度达98.8%。
为了保证实践教学任务有量且有质,电子信息工程系坚持用实际行动夯实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继续充实和维护系相应的专业实训基地,基地管理教师和安全监督教师让基地设备高效安全运行。所有实训教师在实训教学中始终注重安全管理教育和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树立良好的安全意识,培养优秀的人格品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先做人后做工匠。
为了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新型的技能人才要“技”培“品”塑。电子信息工程系对学生进行分阶段的技术培养和职业品格塑造。首先,对于新入学的学生不仅要把他们领进技术的大门,更让他们树立“能学会,更能学好”的信心。为他们树立信心是所有任课老师的教学目标之一,而且是第一目标。其次,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要培养他们的毅力,鼓励他们学会不是目的,学精才是关键。再次,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支持他们在技术上创新,养成想到就去尝试,不怕失败的良好作风。再次,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实训课采用小组的学习方式,评价时既有小组考核部分又有个人考核部分,各组之间的比赛还会有加分项。小组考核让他们团结互助,个人考核培养他们自主的学习习惯,各组之间的比赛培养的他们团队协作的意识。还有,针对于每个班学生的不同基础和不同的个人条件采用不同的培养模式和培养目标,让所有学生都学有所成。最后,电子信息工程系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将2020年辽宁省“技师杯”大赛冠军请到本系任课,让学生学到技能也同时学会如何参加比赛,为未来开阔视野提高自己提前铺好路。
在就业方面,2020年具有正式学籍的2016级毕业生共560人,全部学生都找到了理想的工作,受疫情原因影响,企业用工需求较少,就业部还是联系了多家企业对学生进行线上以及线下的面试,并亲自走访企业,与企业达成了合作意向,并推荐学生就业,学生对企业的工作环境,工作内容等都非常满意,也对学校做的工作表示满意和感谢,学生的满意度达到了97.81%。
学院在规定配备13名保安的基础上增加3名保安,充实保安队伍,确保校园安全。另外有保卫部、学生部、团委、班主任、宿舍管理教师、值周队、学生会、师生安全员、管片民警等多支队伍和人员从事校园安全工作,分工明确,压实责任。物防。消火栓、灭火器、火灾自动报警装置、消防控制室、感烟器、感温器、手动报警按钮、防火卷帘、喷洒等消防设备设施齐全。学院设有微型消防站,六套防火服、灭火器、水带、消防斧等装备一应俱全,定期培训。保安人员八大件配备齐全。学院视频监控系统覆盖校园,消防自动报警装置、远程消防监控装置齐全。校园安全满意度为95%。毕业生对学校总体满意度达到95%。
学院通过公开招标形式确定大宗物品供应商。从源头确保食品安全,所有采购物品的品种、数量、质量由食堂主任、厨师和保管人员全面监督,严格食材进货查验,严格落实食品采购渠道、进货查验和索证索票制度,确保食品食材安全,确保食材质量安全。食品加工各个环节严格按规范流程操作,食堂员工进入操作间,禽肉类食品要烧熟煮透,食堂不生产冷食类品种。需全过程着统一正规服装、戴口罩。为阻断新冠疫情传播途径,学院按上级要求实行封闭式管理,对餐桌座位进行重排,餐桌上增加隔离板,就餐每桌4人。重排以后,满足桌与桌之间至少间距1米,人与人之间至少间距1米,餐厅一楼和二楼分两拨可解决师生就餐。每个配餐窗口前增加一米隔离线,就餐时间为分三拨就餐。具体就餐区域和就餐时间分配,按年级和专业具体安排。努力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提高学院后勤管理质量和服务水平,保证师生吃的放心。超市的营业时间机动性较强,客流量增大时及时增加收银通道,使学生能较快的完成购物。浴池在沐浴区增加防滑垫,防止学生在洗浴时发生危险,并在周末时增加营业时间以确保学生的洗澡要求。学院为方便学生在校内使用网络通讯,与中国移动、中国电信沟通,分别开设了业务咨询、业务办理窗口。让学生不出校门就可以满足日常生活的所有需要。加强员工的岗位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员工的服务意识,坚持热情服务、微笑服务、文明服务。通过设立意见箱和不定期调查问卷和走访的方式调查了解师生对食堂工作的意见,据统计,学生生活满意度为90%。
由于疫情原因使本年度学院的活动显得尤为特殊和必要。学院通过丰富的文体活动让每名学生在疫情期间身心得到了锻炼自主学习不偷懒,增强自律意识,摆正学习态度,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和学习方式,增强学生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
学院共有10个社团,定期举行各式各样的文体活动,如室外篮球赛、足球赛、跳绳比赛等竞技比赛,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和拼搏精神。学生对社团满意度为90%。
2.3资助情况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享受免学费学生共计2052人,其中,2016级515人,2017级590人,2018级506人,2019级441人。免学费金额316.225万元。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享受免学费学生共计2018人,其中,2016级515人,2017级587人,2018级500人,2019级416人。免学费金额311.385万元。
学院为全日制学历教育正式学籍的一、二年级在校涉农专业学生和非涉农专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每生每学期1000元助学金。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享受助学金学生共计141人,其中,2018级非涉农家庭困难学生34人,连片特困学生41人;2019级非涉农家庭困难学生33人,连片特困学生33人符合申请助学金资格。助学金金额14.1万元。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享受助学金学生共计143人,其中,2018级非涉农家庭困难学生34人,连片特困学生41人;2019级非涉农家庭困难学生33人,连片特困学生33人符合申请助学金资格。助学金金额14.3万元。
学院为全日制学历教育正式学籍的在校生提供奖学金(一年级除外)。享受名额以上级主管部门通知为准,每生每年3000元。其中,2018-2019学年度荣获政府奖学金学生共计46人,奖学金金额13.8万元。
2019年9月由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印发关于《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奖学金评审暂行办法》,用于奖励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在校生中特别优秀的学生。奖励标准为每生每年6000元。2018-2019学年度荣获中职国家奖学金学生共计3人,奖学金金额为1.8万元。
自实行免学费和国家助学金及市政府奖学金和中职国家奖学金政策以来,学院受助对象和范围均按国家政策规定落实,符合资助条件的学生全部纳入资助范围并做到了免学费、助学金和奖学金的申报及实发统计表、实发金额一致,公示名单和学生资助金申请表做到了资助金申请表按照年度和年级分别装订归档。根据上级文件要求出台了助学金和免学费及奖学金配套实施方案。各项资助管理制度政策、资助管理工作流程长期公示在学院教学楼大厅墙上。市级监督电话在校园醒目位置长期公示。助学金和免学费资格审核审批符合规定程序。并按规定进行公示。资助审批表有审批者本人签名及学校印章。资助金按文件要求,享受资助金的学生每人实名办理中职卡并由银行工作人员到校发到每名学生手中,资助金由上级主管部门直接转到学生账户,做到了资助金安全到帐。学院还建立了学生资助管理机构,配备了资助管理和信息系统操作专职人员。
2.4就业质量
学校坚持为学生终生发展服务,根据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制定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就业质量,认真做好毕业生就业安置工作。先后与锦祥照明系统(大连)有限公司、冰山冷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大连豪森瑞德设备有限公司、大连光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大连辽无二电器有限公司、大众汽车自动变速器(大连)有限公司、大连宝原核设备有限公司、盘起工业(大连)有限公司、中国大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大连优讯科技有限公司、大连橡胶塑料机械有限公司、大连日佳电子有限公司、大连长城宽带有限公司、大连金普新区馨爱萌幼儿园、金州阳光宝贝幼稚园、爱儿堡国际幼稚园、大连丽景春天幼儿园、心远养正幼儿园等50余家企业签订三方协议,为学生就业提供了充足的就业岗位。
受疫情原因影响,2020年4月底陆续安排企业到校或网络对2017级实习生进行宣讲与面试,共有32家大中型企业提供1200余个工作岗位,求人倍率达到了1:2.17,涵盖了学校的所有专业。学校参加实习的553名学生经过企业现场面试和筛选,双方达成用工意向后,由学校统一组织到企业上岗实习,实习率达到了100%。学校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宗旨,坚持以服务社会、服务学生为原则,为学生实习与就业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也使学校办学长期保持着“出口旺,入口畅”的良性循环。
2020年具有正式学籍的2016级毕业生共560人,其中现阶段企业就业人数536人(自谋职业184人),在连企业312人,非在连企业40人;非企业就业24人,包括升学6人,创业2人,参军16人。就业率95.71%,比上一年度增加2.82%;对口就业率75.16%,比上一年度增加0.03%;初始月薪不低于2300元,比上一年度增加300元。
学校始终坚持 “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特点开展就业指导,针对学生特点,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自我评价,始终坚持 “全心全意为学生,千方百计为就业”的宗旨,做好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通过得力的就业措施,积极拓展就业途径,尽可能地使学生找到满意的工作单位,就业工作成果显著,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2.5职业发展
学院重视学生的养成教育和能力培养,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岗位迁移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等可持续发展的职业能力的提升。通过组织教师认真研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培养目标”的素质目标与能力目标,明确课程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共同且又具专业特点的总体目标,为学生职业发展能力的发展做好整体规划。
——机电工程系
模具制造专业聘请锦田精密模具有限公司技术专家来校指导模具专业学生电加工机床操作实训,参与电加工校本教材的编写。焊接专业聘请中国船舶重工大连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的焊接全国技术能手、中船集团高级技能专家、国务院津贴获得者朱先波大师来校交流指导焊接学生技能大赛。为学生们创造多种形式的学习渠道、拓宽学生眼界。
机电工程系各专业分别组建指导教师和参赛选手团队积极参与大赛。2020年,焊接专业学生袁清秋在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辽宁省选拔赛获得第1名,代表辽宁省参加12月举办的中华人名共和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第46届世赛全国选拔赛获得第18名。模具制造专业学生何长建代表辽宁省参加全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世赛塑料模具工程项目的比赛,取得优异成绩,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2020年新开设机电一体化专业中级工培养层级,在课程设置上调整了“电”与“机”的比例,增加了电工技能训练。同时也对机电一体化技术高级工层级的实训课程设置进行调整,增加了机械设备装调与控制技术实训课程。新建“机械装调实训室”、“机床电气实训室”,采购工业机械装调实训平台14台,机床电气控制柜6台,模拟电器半实物机床4台,液压气动实训设备4台,液压气动仿真软件20节点,对接世界技能大赛工业机械装调赛项液压模块,学生真正做到机电融合,拓宽了就业方向。
焊接加工专业购进技能大赛专用焊机,“北京时代”全国选拔赛专用焊接设备6台,将原1.8m2的焊接工位扩大为4m2,同时新建了多用焊接平台,可焊接板件、管件、组合件,尤其适合大工件焊接,在制作焊接产品时可实现组对,划线,焊接同时进行。学生在校就可以进行多模块焊接实训,提升技能水平的同时提高就业竞争力。
机电工程系焊接加工专业学生为美化校园环境,为学院设计制作大型运动造型钣金艺术雕塑。模具制造专业课教师马婷参加第二届全省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大赛,获得机械类二等奖。
——机械加工系一直根据学院的教学理念,一是全面推进企业实景一体化教学模式,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双周轮换制。二是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每年五月定为技能大赛月,通过技能大赛,提高学生的学生能力及检验教学质量。三是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每学期组织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能力,制作工件展,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四是注重理论联系实践,在实习教学中,采取一体化教学,在平日的教学中,将学生根据班级总人数进行合理分组,以学生为中心,任课教师根据国家大纲及企业行业需求确定每个教学任务的重难点,给学生布置任务,学生通过各种现代化手段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查阅相关材料,找出正确答案,这样不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同时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五是在平日的教学中采取轮次进行过程化考核,以考促学。以评促教,为目标教学和改善教学质量提供有效的数据和诊断,让学生更有针对性的学习职业技能。六是开展分层教育,针对技能大赛,重点培养有一定能力、进取心较强、综合素质较好的同学,给他们提供更高的平台,使他们不仅能够参加技能大赛,而且将来都成为了行业顶尖的人才。
机械加工系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新增智能制造实训课程,由原来学生只学习单一加工制造设备的基础之上,增加了智能制造课程的学习,增强与智能制造现代企业的对接性。学生能够将几个学期学习的知识融汇到这里,结合智能与信息通讯的学习,自己完成一条生产线的操作,制作成品。
——汽车工程系在巩固与发展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车身修理项目集训基地基础上,进一步拓宽校企合作范围,
与世赛汽车喷漆项目主赞助商庞贝捷油漆贸易(上海)有限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借助庞贝捷多年世赛赞助平台,培养世赛汽车喷漆项目选手,校企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实现学生专业技能学习与岗位工作能力培养融通合一。
在日常教学中,学校积极组织各项竞赛,通过竞赛提高学生的岗位专业能力,本年度汽车维修专业学生姜喜强,汽车钣金与涂装专业学生高锋,在世赛车身修理项目和汽车喷漆项目辽宁省选拔赛中顺利突围,二人均取得第一名的优异成绩,代表辽宁省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暨第46届世赛全国选拔赛,获得优异成绩。目前汽车钣金与汽车涂装专业已经形成竞赛梯队,岗位专业能力在大赛中得以升华。
汽车工程系鼓励教师参加各类大赛,领会新型教学理念,研究创新教学方法,逐步加快对青年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选派团队参加2020年全国技工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辽宁省选拔赛,选派团队参加第二届全国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大赛,通过比赛开阔了视野,更新了教学理念,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2020年11月派出教师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辽宁省选拔赛。汽车维修专业带头人王波老师获得辽宁省第一名,荣获辽宁省技术能手称号。并有幸代表辽宁省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大赛汽车维修精选项目的比赛。
同时汽车工程系通过承办各级各类比赛服务于社会扩大了办学影响力。2020年先后承办了辽宁省技师杯职业技能大赛,辽宁省总工会职工技能大赛,以及大连市金普新区职工技能大赛。通过大赛带动教学软环境建设,使我院职业教育不仅仅能请进来还能走出去,服务于全市乃至全省的职业教育培训。
——电子信息工程系坚持用实际行动夯实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继续充实和维护系相应的专业实训基地,基地管理教师和安全监督教师让基地设备高效安全运行,保证了实践教学任务有量且有质。所有实训教师在实训教学中始终注重安全管理教育和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树立良好的安全意识,培养优秀的人格品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先做人后做工匠。
为了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新型的技能人才要“技”培“品”塑。电子信息工程系对学生进行分阶段的技术培养和职业品格塑造。一是对于新入学的学生不仅要把他们领进技术的大门,更让他们树立“能学会,更能学好”的信心。为他们树立信心是所有任课老师的教学目标之一,而且是第一目标。二是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要培养他们的毅力,鼓励他们学会不是目的,学精才是关键。三是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支持他们在技术上创新,养成想到就去尝试,不怕失败的良好作风。再次,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实训课采用小组的学习方式,评价时既有小组考核部分又有个人考核部分,各组之间的比赛还会有加分项。小组考核让他们团结互助,个人考核培养他们自主的学习习惯,各组之间的比赛培养的他们团队协作的意识。还有,针对于每个班学生的不同基础和不同的个人条件采用不同的培养模式和培养目标,让所有学生都学有所成。最后,电子信息工程系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将2020年辽宁省“技师杯”大赛冠军请到本系任课,让学生学到技能也同时学会如何参加比赛,为未来开阔视野提高自己提前铺好路。
——现代服务系根据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结合幼教岗位素质要求及学院实际情况,特甄选身心健康,毕业后能胜任学前机构教师工作的学苗,开学季,现代服务系对2020级59名幼儿教育专业新生进行入学面试。面试根据岗位要求分为四部分:普通话表达、动作能力、视力筛查及纹身检查。根据学生现场状态及发挥水平,确定为合格与不及格两类。经过层层面试,98%的新生顺利通过面试。
为促使学生将学到的教育教学理念更及时、直观地内化和运用,10月中旬分批组织幼儿教育18和19级四个班级的学生,分成小组携研学任务赴金州阳光宝贝幼儿园进班见习。见习任务由系部与幼教专家邵勇老师根据各年级课程种类、学生学习进度及幼儿园岗位工作实际共同研讨制定。一年级任务为观察幼儿园一日活动并参与力所能及的保育工作;鼓励二、三年级学生进班主持不同领域的教育活动,即一班一课,使学生更加直观、深入的了解和体验学前机构岗位工作任务,快速提升学生保教能力。
 抓实学生专项能力培训。系部响应国务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到在职业院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即1+x证书)精神,10月下旬积极组织我系学生参加早教师专项能力培训,本学期累计培训早教师51人,考试通过率达100%。
为拓宽学生视野,提升专业认知,解决因课时所限,网络专业课程开设不足、师资匮乏等的问题,系部将“技得”平台与电商专业相关课程分类对接,经认真研究和筛选,根据各年级原有教学计划,更新网课教学课程表,组织全体电商专业学生下载学习平台,定期学习。   
5月中旬,系部崔茹、刘晓红两位老师代表学院参加大连教育数字课堂专业课录制工作。崔茹老师的《键盘演奏粉刷匠》,刘晓红老师的《歌曲 在那遥远的地方》最终获得大连市教育局颁发的大连教育数字课堂优质课程成果荣誉称号。
 
3.质量保障措施
3.1专业动态调整
学院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建立了完善的人才需求与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同时根据省教育局有关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精神,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实时修改,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战略的人才培养目标。2020年,我院与阿里云公司联合共建工业互联网与大数据应用专业;新增了5个3+3高职升学班。现代服务系修订了《幼儿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增设保育员为专业核心课,增设幼儿园保教实习指导为实训课,取消奥尔夫音乐课;现代机械加工系增加了智能制造区域的智能制造实训课程,在原来只学习单一加工制造设备的基础之上,增加了智能制造课程的学习,增强与智能制造企业的对接性;机电工程系新开设了机电一体化专业中级工培养层级,在课程设置上调整了“电”与“机”的比例,增加了电工技能训练和机械设备装调与控制技术实训课程,对接高职相关专业及世界技能大赛,为学生升学、就业和参赛提供更多的可能。
3.2教育教学改革
学院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一是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在公共基础课方面,我们严格按照人社部教学计划要求,开足开全公共基础课。进一步巩固英语口语教学改革成果,使之成为常态化教学工作。尝试性进行数学教学改革,减少了与实践相脱离的理论内容,教学内容更贴近生产实际,效果显著。2020年下半年,新增了《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德育课程,增强学生热爱劳动的意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积极组织并参加各级各类大赛,其中成功组织了大连市第二届工匠杯职业技能大赛全省车工技能大赛大连选拔赛、大连市第二届工匠杯职业技能大赛全省数控车工技能大赛大连选拔赛和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辽宁省选拔赛数控铣赛项等。焊接专业学生袁清秋在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辽宁省选拔赛获得了第1名,并代表辽宁省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第46届世赛全国选拔赛。模具制造专业学生何长建代表辽宁省参加全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世赛塑料模具工程项目的比赛,取得优异成绩,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在备赛和参赛过程中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选手的技能水平,将过程中积累的各项经验运用到日常教学,提升了专业综合实力。
二是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是学院教学工作的根本,是学院教学工作的主要承担者。今年,我院在做好教师培训的同时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大赛,智能制造专业教师王宁和模具制造专业教师马婷参加了第二届全省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大赛,获得机械类一等奖和二等奖的好成绩;智能制造专业教师王宁、王永俊、宫博娜组建团队参加了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在大连市第二届“工匠杯” 技能大赛中现代机械加工系教师张琦撰写的项目:“数控车床上异形工件装夹操作法”被评为大连市职工“绝招、绝技、绝活”三绝奖项,于晨业老师在普车竞赛项目中,获得大连市第三名;汽车工程系教师王波在“2020辽宁省技能精英挑战赛”汽车维修赛项中,取得了第一名,同时以省赛第一名的身份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汽车维修项目的比赛,刘全老师和丛震老师分别带领辽宁省车身修理项目参赛队和汽车喷漆项目参赛队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比赛以赛促教,开阔了教师视野,提高了教师的专业能。学院持续深化落实《大连市技师学院任课教师“师德师风师能”专项评价办法》,以工作态度、课堂教学、学生评教等考核项目为抓手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工作。
三是人才培养模式。目前已形成“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现代服务系与美格公司开展校企合作,共同研讨人才培养方案及助农实训计划,有序推进大穆村树苗网上推广项目,带领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帮助大穆村农民进行农产品的网络销售和产品推广等工作,将书本中的理论知识真正运用到现实项目中,提高了学生了实践能力;模具制造专业聘请锦田精密模具有限公司技术专家指导学生电加工机床操作实训和校本教材的编写,通过校企多方面合作的方式提高了学生的技能水平,为深入开展电加工教学奠定了基础。
四是信息化教学。受疫情影响,我院通过在线教学方式,顺利开展了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教学工作,在线开课60门,开展线上教学教师86名,参加线上学习学生1450人,计划线上开课率为100%,学生课程到线率始终保持在99%以上,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质量过硬的教学活动,实现了“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
五是实训基地。学院实训场所先进完善,实验实训设备齐全优越,在全国同类院校中处于领先水平,每个专业均建有实训中心,有效满足学生技能学习需求。今年,智能制造专业完成了企业实景化智能制造加工实训基地建设项目,采购了数控车床1台,加工中心5台,磨床6台等设备。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完成了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基地 “机械装调实训室”、“机床电气实训室” 的建设,采购了工业机械装调实训平台14台,机床电气控制柜6台,模拟电器半实物机床4台;完成了大连市紧缺专业补贴建设,采购了液压气动实训设备4台,液压气动仿真软件20节点;焊接加工专业购进了技能大赛专用焊机,新建了多用焊接平台。
六是教学资源建设。学院高度重视教学资源建设工作,专业课程教学资源不断丰富,各专业均有教学资源库。线上教学期间,各专业教研组集体协作,共同制作了120多个微课、录播课程来满足教学需要。12名教师教师参加了大连教育数字课堂录制工作,其中王宁的《直线的一般式方程》、于庆民的《数控车削技术G00、G01指令学习》、陈伟的《如何自己动手更换机油》、张琦的《加工中心技能训练——直线加工》在大连市天途有线等多家电视频道及网络平台播放。
七是教材选用。教材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为此学院十分重视教材征订工作,严格执行上级教材管理要求,按照人社部教材和省版教材优先的在上级制定书店征订教材,保证了每一个在校生的每一门课都使用正版教材。组织教师对每一本非规划教材进行审核,确定其是否适用于我院学生。沿用去年教材使用办法,在教材选定上实行二级审核制,对改版等原因需要更换教材的,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由专业教师选择近3-5年内教材,系部进行初审,教务部实行复核,努力保证教材满足实际教学需要。学院鼓励专业教师编制校本教材。2020年,我学院编辑出版了《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电控技术》两本教材。
3.3教师培养培训
学院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培训,教师职业能力逐步提升。由于2020年上半年疫情相对严重,学院授课形式为线上授课,教师培训也都由线下改为了线上。由于培训形式的局限性,2020年教师培训次数有所减少,2020年我院共有72人次参加了各级各类培训,其中市级以上培训42人次。其中有36人参加了教育学院组织的国家级培训;为了更好的了解线上授课体系的建立及实施,我院派出4人参加了教育部组织的“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线上培训;2020年我院拟与“阿里云”进行合作,为了更好的了解教学相关情况,增加师资储备,我院派出2名教师到沈阳参加大数据相关培训;各系教师也积极参加到教育学院组织的教育教研活动中。
3.4规范管理
在教学管理方面。学院实行院系二级管理,优化工作流程,组建由教学院长、教务部、督导部组成的院级督导小组,定期开展教学巡查、抽查活动,及时将检查结果通报各系。修订和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实施计划管理,确保了教学工作有计划、有执行、有检查、有总结,形成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在财务管理方面,在财务管理方面,学校严格按照《事业单位财务规则》、《政府会计制度》执行,制定了《大连市技师学院财务管理暂行办法》,加强内部控制。预算编制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市财政局相关要求,将单位所有收入和支出全部纳入预算,全面、准确地反映单位各项收支情况。学校各项收入按规定的范围与标准合理组织,无擅自扩大或缩小收费范围,提高或降低收费标准的情况。对本年度疫情期间学生的住宿费按规定予以返还;对应上缴的收入按规定上缴,不拖欠、挪用以及截留、坐支等情况。学校各项支出按预算的范围、内容与要求进行支付,无乱支乱用;各项支出精打细算,讲求办学效益,严格执行费用开支标准。按规定应进行政府采购而未履行采购程序的项目,不得支付。学校财产物资的购进、验收登记手续齐全,无管理不善、使用不当、损失浪费与被盗的情况;教育教学设备的保管妥善,利用律高;学校财产物资账实相符、帐物相符,不存在有帐无物、有物无帐等问题。
在后勤管理方面。学院后勤坚持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原则,全面优化后勤管理,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认真学习学院的各项规章制度,提高自身修养,爱岗敬业,吃苦耐劳。树立为师生服务的思想,不断提高职业道德水准。认真落实精细化管理的各项要求,为教育教学创造优良条件,在搞好服务的过程中,实现自身价值,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院重视安全工作,根据市安委会的要求,成立了安全工作委员会,设主任1名,由院长担任;副主任4名,由学院党总支书记和3名副院长担任;常务委员若干,由各部室系负责人担任;委员若干,由全院教师安全员及外包单位负责人担任。安全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设在保卫部,承担委员会日常工作。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下设十三个安全组,组长由各相关部室系的部长担任。专职消防安全管理人员2人,教师兼职消防安全员21人,学生消防安全员每班1人。安委会各负责人按各自的工作分工承担各自工作领域的安全排查、防范工作。
学院保卫部同各部室系签订了消防安全责任书,明确职责,为学校的安全防范工作提供了组织保证。
安委会每年制定学校安全教育工作计划,利用开学第一课、每周三教育课、主题班会、法制安全和消防安全培训、消防宣传月活动、应急救援疏散演练、微信公众平台、国旗下演讲、张贴警示标语、学生心理评价答卷、心理咨询、心理学课程、宣传橱窗等方式,对学生开展安全预防教育,使学生接受比较系统的防传染病、防交通事故、防溺水、防触电、防食物中毒、防火、防盗、防震、远离毒品和法制、心理健康、网络安全教育、假期安全常识、消防安全知识、应急救援知识等。通过教育活动强化了广大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安全防范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学院食堂各项规章制度健全,有食堂卫生安全领导小组成员监督落实。严格执行原料准入制度,采购索证制度等管理规定,加强对供货商的管理和教育,把好原料采购关。入库物资由仓管人员验收并作好记录。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坚持巡查制度,检查餐用具消毒,食品留样等内容,有效地防止了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联手管片派出所民警和综合执法部门,加强校园周边的综合治理工作,严禁校门口摆摊、堆杂物,严禁小商小贩向学生出售过期、腐烂变质的食品,及有危险的物品,严禁在校园周围有干扰正常教育教学的活动。
严格学生考核制度,做好学生家长的联系沟通工作。对未按时到校的学生教师必须在第一时间与家长取得联系,消除一切因教师工作疏漏而造成的学生安全隐患及事故。学生因生病等原因离校必须通知家长接送,并由班主任签订请假条交门卫后方可离校,请假超过一天以上必须由学生部签字同意,班主任做好学生离校期间的跟进和返校后的销假工作。学生出校必须持有班主任开具的个人请假假条,返校必须出示学生证。
教师上课前必须填写好班级日志,发现问题及时与班主任联系,杜绝学生无故旷课、迟到、早退现象的发生。为有效防止校园踩踏事故发生,学校采取实习课和理论课分开进行的方式,有效避免了自习课、间操、用餐等重要时间段内人员集中的隐患。
严禁学生将管制刀具、管制器具、违禁品带进校园,学院保卫部、学生部联手不定期对宿舍进行检查,发现管制刀具“零容忍”。
学院占地面积283亩,建筑面积11万平,南北两处门岗,学生封闭管理、寄宿等原因,为确保校园安全稳定,在标准配备13名保安的基础上,学院又增加了3人,充实保安队伍,加强安全管理。学院门卫管理制度、出入门岗管理办法、电子巡更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健全,外来人员、车辆进入校园必须核实身份,确认接待部门及接待人员,如实登记后携带出入门凭条方可进入校园,离开时将接待人员签字后的出入门凭条交会后离开。学生出校出示假条,进交出示学生证,有效杜绝校外人员、车辆进入校园。保安人员24小时内校园重点部位17处巡更打点六次,确保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置。保卫部每天校园内重点部位59处巡更打点一次,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排除。宿舍管理教师24小时内分管宿舍区域内12处巡更打点四次,确保学生人身安全。
为认真落实 “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精神,杜绝校园欺凌事件,学校成立了预防校园欺凌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实施方案,明确了职责。聘请律师为全体班主任进行法制宣传讲座,在全校师生中营造学法、懂法、守法的氛围。同时,通过班主任、学生会、值周队、宿舍管理教师和保卫部,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有效排查,了解在校学生是否受到欺凌,公示举报负责人电话,杜绝校园欺凌的发生。
加强警校联动,设立校园警务室,管片民警定期进校巡查。近期管片派出所巡逻车在每周二、五、日晚间7点半至9点期间,进入校园巡视,让所有学生晚上都能看见警灯、警车,全面提高了校园内的安全等级,受到了全院师生的一致好评。
 
 
在科研管理和管理队伍建设方面。加快学院科研发展步伐,增强学院科研创新能力与水平,充分调动教师开展科学研究的积极性。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科学、公正、高效”的原则,注重成果转化,大力提高科研质量和创新能力,学院本年度申报立项省级课题2项,分别是孔媛老师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科交叉融合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和丁婕老师的《新时代中职学校开展劳动教育实践研究》。
3.5德育工作
技工院校德育课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从学生就业和生活需求的出发,对学生进行道德和法治观念的教育。
2020年上学期由于疫情影响,线上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生命教育,防疫教育、爱国卫生教育,法制教育。9月,针对刚进入职业学校学习的20级新生,学校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德育课教学大纲和标准,在德育课里开设了适用于初中生起点的《道德法律与人生》,适用于高中生起点的《道德法律与经济常识》,我院严格按照国家教材使用相关管理办法,在教材的选用、使用上采用国家人力和社会保障部统编统审教材。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技工教育规划教材目录》中有关教材读物,我院使用了《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作为劳动教育必修课程教材,自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起,每届新生在第一学期都要开设此课程,通过讲授,对学生们进行了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倡导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为主线的思政教学,引导学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深入体会劳动创造世界、创造美好生活。针对19级学生开设了《经济与政治常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读本》教材,针对18级学生开设了《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具体内容进教材、进课堂。
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政教学活动。思政教师将生态文明建设保护环境的项目,作为教学内容融入到学生的教学课堂中。通过课堂教学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与习惯。在学生中开展大连市技师学院"垃圾分类,保护环境"板报设计活动。提高保护环境意识,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根据教学内容,为提高学生自信心的能力,老师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演讲形式的教学方式来提高教学效果。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让学生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基础、内涵、指导地位,并写出学习心得。
在院团委的指导下,学生自己组织的社团活动塑造良好的道德情操。诸如篮球、足球、拔河、跳绳等竞技比赛对学生的体能、增强体质的好处自不待言,其中对培养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坚忍不拔的意志力、拼搏精神、是不可或缺的手段与方式。通过各种各样的文艺汇演、体育比赛、入学军训、开学与毕业典礼、各种学术报告和优秀校友报告会等等。营造一种生机勃勃,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全体学生都能置身于这种文化环境中去,受到这种精神的熏陶,耳濡目染、潜移默化、长期以往就会使之成为一个有知识、有教养、有进取精神和良好气质的人。
 
4.校企合作
4.1校企合作开展情况和效果
学院将校企合作作为学校的发展战略,建立了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与100余家名优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深入紧密的合作关系。其中,与锦祥照明系统大连有限公司开展以双元制人才培养形式的校企合作模式。企业配合学校教育并提供场地和机会,主要在模具(注塑)专业和电气及工业机器人三个专业为学生提供先进教育。学生交替在学校和企业学习和实习,实习过程会得到经济补贴,另外,企业还会为学生支付通勤费、工作餐和租房补贴等。目前,一期班19名学生,有些学生已经成为企业骨干;二期班16人也在今年6月顺利毕业,与企业签订了正式的劳动合同;三期班已于今年10月按计划开设,目前14名学生正在进行工学交替。学院与冰山集团签署了校企合作协议,冰山集团下设40多家企业,合作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为校企双方人才培养实现双赢。
4.2学生实习情况
学校注重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为学生实训实习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在学生实习工作中,学院根据上级要求,选择合法经营、管理规范、实习设备完备、符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实习单位安排学生实习,严格执行五部委下发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制定详细的学生实习计划,学校与企业和学生签订三方协议,并选派优秀指导老师跟踪指导。学生实习率达到100%。
5.社会贡献
5.1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多部关于企业职工、高校在校生、失业下岗职工、退役军人、农村为就业人员等政府技能提升的相关政策法规,对于以上人群均给予了高额的补贴。根据此情况学院领导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会议开拓视野,着力发展,责令学院培训部结合当今社会情况及我院实际优势下开展相关培训工作。根据学院专业设置特点,培训部制定了全年培训方案及以二产制造业为主,三产服务业为辅,兼顾校内培训的同时安排优秀师资走出去,到企业一线当中去积累经验,到高规格比赛当中去积累经验,逐步形成老中青三代的师资储备,为未来的培训工作全面开展打下基础。同时培训部根据现有师资情况,建立了校级师资库,以校内优秀教师为主结合外校外聘教师组成专业小组,可以为企业量身打造培训课程体系。
2020年学院为大连大学1020人提供金工实习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指导工作;为大连工业大学2020人提供金工实习的理论和实践操作指导工作;为大连北方互感器有限公司23名职工提供为期15天的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并全部通过焊工高级工考试;为大耐泵业提供57名为期15天的岗位技能提升培训,涉及工种车工、数控、焊工、电工,专业层次从中级到高级技师;为大连橡胶塑料机械有限公司102人提供为期15天的岗位技能提升培训,涉及工作有车工、铣工、电工,层级涵盖高级至高级技师。为金普工会提供了PLC电工培训及UG建模各20人的培训名额。
    5.2社会服务
学院积极承担各类职业培训,是政府普惠制培训定点机构,也是大连市公共实训基地。公共实训基地开展塑料膜具工程、轴类零部件加工、汽车维护等6个专业共实训2260人次,100%完成任务,经过市专家组考核评估,我院实训基地为合格实训基地。承担金普工会PLC电工及UG建模两个专业的培训,为企业在职职工提供为期十天的培训,每个培训专业20人。学院承办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辽宁省2晋1选拔赛、2020年辽宁省“技师杯”全省技能精英挑战赛大连市选拔赛、大连市第十二届职业技能大赛、大连市第二届“工匠杯”职工技能竞赛等省级和市级多个竞赛项目,为各级代表队提供的大赛服务,受到一致好评。
5.3对口支援
学院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统筹推进我院的“对口支援、技能脱贫”工作。
一是针对符合国家扶贫政策条件的在籍贫困学生(包括对口低收入村、建档立卡、享受助学金等贫困生)。另外,针对少部分没有符合国家各级扶贫政策硬性条件(缺少相关证件等),但短期内本人家庭生活的确困难的在学生。
二是主动出击,大力宣传、积极争取、双向互动。发动学院师生,通过实地工作和微信、电话沟通等形式,积极主动地与对口低收入村、深度贫困地区10个县的意向生源进行沟通,重点向建档立卡、低保、特殊救助供养、残疾等特殊困难家庭的意向生学生大力宣传我市及我院“技能脱贫行动计划”,大力宣传“四个优先”,使有就读技工学校愿望的贫困生都能接受技工教育,使有培训意愿的“两后生”都能进我院免费培训。在防控间隙,我院教师实地深入51个对口低收入村开展走访宣讲(含乡镇大集)15次,免费发放防疫一次性医用口罩10000个,湿巾25000片,发放学院购物袋约5000个,矿泉水约50箱。
三是对贫困在校生进行专项资助及优先提供校内外岗位扶贫。
学院全年共帮扶贫困在校生200多人次,在扶贫方面实际投入共约 51735元,其中给予12名贫困在校生发放贫困补助 12000 元,面向在校贫困生提供的勤工俭学岗位80 多个,发放勤工俭学补助约39735元。在疫情防控期间,班主任及心理辅导老师通过电话、网络、微信等方式,主动联系贫困在校生,关注他们疫情期间居家学习、生活情况,主动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并进行及时、有效疏导。安排52名贫困毕业生优先到正规企业实习就业,实习月工资不低于2000元,就业后税后月薪平均在3000元以上。
5.4服务抗疫
自2020年1月22日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学院在市教育局和市人社局的共同领导下,积极应对,妥善处置,截至目前学院疫情防控工作有序进行。
一是学校落实防控主体责任和学校党政负责人为疫情防控工作第一责任人情况。二是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职责清楚、分工明确、衔接顺畅,确保任务落实。三是建立学校、年级(院系)、班级、家长四级防控工作联系网络;掌握属地教育、卫健、疾控、所在社区、就近发热门诊/定点医院疫情防控联系方式,联防联控。四是校园防疫、物资储备、复学复课、应急处置等方案及疫情排查报告制度、晨午(晚)检制度、因病缺课/缺勤登记追踪与复课/复工证明查验制度、师生防护制度、健康教育制度、通风消毒制度、隔离观察制度、检查整改制度健全完善。五是物资储备充足。设置单独的隔离观察室。宿舍楼内也应设置(临时)隔离场所;宿舍楼A、B一层设置隔离区,可以一次隔离男生66人,女生31人;教学楼一层114教室设立发热隔离观察区;112、113、115、116四间教室设立为备用教室。储备必要的测温设备、可供两周使用的口罩和足量的洗手液、肥皂或免洗手消毒液及消毒器具、呕吐物应急处置包、废弃口罩专用带盖收集桶等;储备适量更高防护级别的防控物资(高级别口罩、护目镜、一次性隔离衣等)。六是严把校门关。校园封闭管理,外来人员和车辆未经允许禁止进入校园;可以入校人员必须出示一卡一码、检测体温、登记备查、填写出入凭条后,方可入校;离校时出入凭条必须有接待部门负责人签字方可放行。七是环境卫生整治。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清理卫生死角。对教室、宿舍、食堂、会议室、厕所、卫生间等重要公共场所进行保洁和消毒。做好校车的清洁和消毒。及时、规范处理垃圾。八是组织学生开学防控演练。针对升学班、毕业班(春季开学)和秋季开学的不同特点,进行应急处置演练,确保校园疫情防控工作顺利进行。九是做好二十四小时值守。学院安排院级领导和教师二十四小时值守,发现疑似症状第一时间送医,同时做好消杀及应急处置。十是坚持日报零保制度。针对不同时间节点的突发疫情,及时排查、及时上报、及时处置。
6.举办者履责
6.1经费
学院的人员经费及公用经费均纳入财政预算内管理,其他专项业务类(运转类)经费仍执行预算外管理,其经费来源是每年收取的住宿费及联合办学学费;根据《关于全面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的通知》,学院实行免学费教育,中职免学费补助资金由市财政局拨付,用于弥补业务类(运转类)经费不足部分。学院的政策性资金主要是专项款,包括学院迁址重建二期项目资金、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项目补贴资金、职业院校新开设紧缺职种专业建设补贴资金等,专款专用,财务人员及纪检监察人员全程跟踪监管。
6.2政策措施
学院开展二级管理体制改革。各系结合专业特点,承担专业教学实施、学生管理、招生、就业和校企合作等工作,管理部门负责计划制定和成果评测。二是学院创新内部治理结构,形成“专家治校、群众治校”的管理模式。行政领导“把关定向”,具体业务工作由各专业管理委员会提设想、抓落实。原内设机构将逐步转变成为各业务管理委员会办事机构。学院在专业建设委员会、经费预算管理委员会的基础上,逐步建立了招生就业管理委员会、教学管理委员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委员会等,制定了完整的、科学的、精细的相关制度,包括《管理制度》《工作细则》等方面,形成专家牵头、全员参与的新型内部治理结构。
7.特色创新
——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
“双元制”是德国以100多年传统学徒制度为基础形成的重要教育模式,“双元”分别是指职业学校和企业。我院与锦祥照明系统大连公司合作,采用双元制教学模式,学校主要负责传授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企业负责传授岗位专业技能,现在已培养了三届学生,该教学模式日渐成熟,深化了我院校企合作的办学思路。
锦祥照明系统大连公司最初是一家奥地利在大连的独资子公司,主导产品是为国际知名的主流高端顶级汽车整车制造厂商,随着二期建设的进行,企业一线生产技术人员也需同步增加,尤其是需要配备一批合格的注塑工艺员、模具工艺员和设备维修工艺员等。
2016年10月,奥地利联邦商会经济促进学院与我院就业办开展洽谈,在多个部门参与下,反复调研后,学院和企业共同制定了学生选拔和培养方案。
一是学生选拔。首先,在大连市技师学院召开信息交流会,相关专业学生及学生家长均可参加。然后,对报名参加选拔的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评估,重点了解学生数学水平以及对空间物体的理解能力。通过理论考试选拔,将被邀请参加下一步的实操练习,进一步进行选拔。在此基础上,企业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最终两个专业分别确定10名学生,并签署三方协议,正式成立“中奥双元制锦祥班”。
二是培养方案。第一阶段:“学校打基础”,在入学后前三个学期,在学校内学习和实训,在课程设置上有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基础技能训练,实行宽基础教学,使学生具有系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熟练的基本操作技能,为学生的技能成长提供必需的知识和技能平台;第二阶段:“课堂进企业”,从第四个学期开始,学生每个学期两周在学校,两周在企业,包括寒暑假期间会有部分实践在企业,最后1年,学生将全部在企业实习。在企业期间,实训计划又分五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吃苦耐劳的精神,在这一阶段观察了解学生的特点,以便日后的因材施教;第二阶段开始轮岗实训,采取双向选择的方法,学生有权选择岗位和培训老师,老师也可以选择学生;第三阶段深入岗位培养,定岗实训培养;第四阶段参与大型设备的拆装与保养工作,同时进行岗位技能培训;第五阶段与正式员工一起,在班长(培训教师)带领下完成三班倒的工作,由于夜间人手少,有时学生就会一个人面对出现的问题,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五个阶段中,除了在各岗位上学习各种设备的使用与维修技术外,企业文化、管理与团队合作精神等始终贯彻其中,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升。第三阶段:毕业前,由劳动部门,学校,企业对学生这四年的学习进行考核,合格者有学校报请上级教育部门颁发毕业证书,报请劳动部门颁发技术资格证书。
截止到2020年12月,“中奥双元制锦祥班”两届学生已毕业,均在企业生产岗位上发挥着重要作用,第三届学生在培训中。
双元制教学模式,为我们不断深入校企合作,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和方法提供了思路。
一是坚持知行合一,工学结合。现阶段,我国虽不断加大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投入力度,但仍不能赶上行业企业的快速发展,这就直接导致了实训基地、教学设备等相对落后,无法满足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发展需求。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二十条”中指出,坚持知行合一,工学结合,通过“双元制”模式,总结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经验,校企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强化学生实习实训。“双元制”教学中,企业参与职业教育,解决了设备紧缺、实训基地匮乏等问题,更重要的是,可以在培训机制上,使企业成为主导,让职业教育的培训内容与企业需求真正紧密结合起来,从而避免学生到企业还要从头开始学的状态。
二是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师资力量是促进职业院校改革发展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所在,职业院校要想获得快速发展,就需要“双师型”师资队伍作为重要保障。“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必须紧密结合专业,对于专业课的教师,要通过实践技能培训使其成为“双师型”教师;对于实践课的教师,要通过教育学、教学法及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培训使其成为“双师型”教师。“双元制”教学模式,采用以企业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实际岗位需求及发展规划,与学校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共同教学,在这个过程中,企业技术人员与教师共同参与,教学能力提升,教师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三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中职院校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是形成良好心理素质,掌握先进技能的重要时期,因此,中职院校应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双元制教学的核心是以学生将来从事的职业发展为本,在真实的工作背景下,在具体的专业情境和项目中实践,不仅能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也加强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使学生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
——"以赛促学,以赛促训“构建阶梯晋级培养模式     
大连市技师学院“以赛促学,以赛促训”构建阶梯晋级培养模式是根据大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立项课题ND2020283《世赛阶梯晋级模式融入焊接专业教学实践研究》实践应用的环节。主要由韩建超技能大师工作室负责牵头,针对中职院校在焊接专业教学中构建"以赛促学,以赛促训“的阶梯晋级人才培养模式和世赛焊接项目融合一体的一体化教学的创新模式。构建的“阶梯晋级培养”模式是借用我国世界技能大赛(以下简称“世赛”)组委会层层选拔参赛选手的模式为架构,把企业焊接生产技术理念和世界焊接竞赛要求精神融入于中职学院的焊接加技术专业课、世赛焊接项目培训课和创新能力拓展课(如应用焊接机器人对两材料进行拼接加工的训练)的各环节,分层次引入世赛项目内容,采取阶段式选拔学生考核晋级到高一层次进行学习训练。最终实现将承办的各级职业技能竞赛逐步向规范化、常态化、规模化的高标准高水平世赛迈进的同时,全面激发调动全院师生参与竞赛、学习专业技能的热情和主观积极性。
(一)以赛促学,定期开展阶梯晋级考核
为通过开展各类职业技能竞赛,促进专业教师密切关注行业发展动态和技术更新信息,推动行业新技术、新设备的引入,推动竞赛实训基地的建设。达到培养的学生人人都有参加各类职业技能竞赛的应用实战能力和资格,以及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在增强实战能力的同时也实现企业培养新员工的需要,实现学生实习与企业新员工培训的任务对接。 将焊接加工专业学生的实训形式及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在完成正常教学大纲内容基础上分阶段加入一些竞赛项目内容,并将世赛精神也一起纳入学生每学期学习晋级考核内容和选拔竞赛集训班的评价标准。真正实现教学与竞赛的充分融合。
具体做法如:1801高级焊工班调整后的教学实施方案如下:
 
 
 
 
 
 
 
 
其中,王志国老师在实训教学中加入“焊条电弧焊板对接平焊”、“焊条电弧焊板对接仰焊”、“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板对接立焊”、“钨极氩弧焊”等竞赛项目任务操作训练。同时,每天强化学生按世赛精神项目要求自觉完成考核评价中的自评和互评,以及要求学生每班次实训前做蹲起(每项三组:一组15个)和俯卧撑(每项三组:一组15个)增强体能。从而,促进学生在职业岗位的实际工作中情感培育、磨炼意志、综合素质提高、潜移默化中增强职业责任感和竞争力。
通过这样一套完整的焊接一体化专业教学的创新模式体系,完成具体教学内容,把新技术、新工艺真正引入课堂教学,全面激发学生的创新智慧潜能、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高尚职业精神、增强安全和心理素养,实现快速提升学生焊接复合技术水平目标。
             
学生疫情期间学习场景
(二)以赛促训,以技能竞赛为载体,赛训深度融合
 2020年大连市技师学院分别组织了省、市、区级各级各类技能大赛共计15次、涵盖25个专业项目。仅焊接加工技术一个赛项就承办/协办了第46届世赛辽宁省2晋1选拔赛、2020年辽宁省“技师杯”职业技能精英挑战赛大连市选拔赛、2020年辽宁省“技师杯”职业技能精英挑战赛、2020年大连金普新区职业技能竞赛、2020年大连市第十二届职业技能竞赛等省市区级大赛6次。
每次竞赛前,都要对不同梯队学生中组织集训,聘请企业焊接大师朱先波和李国勇来学校为学生指导;请王野等一些企业在省级以上竞赛中获胜的焊接能手来现场操演、组织袁清秋等多次参加过国家级大赛的学长们分享比赛经验;最后,通过晋级考核选出参赛选手。为不让参加集训没能入选学生失去学习热情,在承办竞赛时组织他们参与竞赛备料、现场服务工作。为保证竞赛公平公正,让焊接加工专业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到竞赛中来,学院在每个焊接工位投资安装了监控和时时传输播放设备,这样其他学生和企业人员在教室就能通过一体机观看比赛全过程,进行讨论交流。真正实现“企业全程介入、实境实景教学、赛学深度融合” ,校企共建与专业建设及教学运行相匹配的实训教学体系。
以下图片中是学生认真聆听观摩企业大师讲座和现场操演,以及竞赛场景
  
  
(三)以赛促学,以赛促训,大赛成绩显著
世赛宗旨是通过成员之间的交流合作,促进青年人和培训师职业技能水平的提升;通过举办世界技能大赛,在世界范围内宣传技能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鼓励青年投身技能事业。我们的各类各级别竞赛集训学习都是围绕这一宗旨,更多强调知识技能的实用性,要求学生在大赛中解决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这样学生在参赛过程中要不断了解行业发展状况和企业对知识技能的需求,根据企业需求来制定合理方案并实施。这一系列的过程都是在引导学生走出校园、走进企业、走工学结合之路。实践证明,大连市技师学院开展的"以赛促学,以赛促训”构建阶梯晋级培养模式的教学改革是行之有效的,对职业人才的实践能力、操作技能、职业精神的培养,都有显著成效。学生在各类各级技能竞赛中成绩显著提升,参与竞赛学生人数明显增多,技能竞赛成果丰硕。袁清秋同学荣获辽宁省决赛第一名,并代表辽宁省参加于2020年12月在广东省广州市举办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暨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选拔赛。 其中,袁清秋等多名同学已经提前被企业高薪录用。
 
袁清秋参加竞赛和获奖证书的图片
 
 
日前,学院内各个专业的师生参加技能竞赛的热度高涨,在2020年疫情严重情况下学生技能竞赛获奖情况如表所示。
 学生技能竞赛情况一览表
序号
技能大赛
级别
获奖学生人数(人)
一等奖
二等奖
三等奖
优秀奖
合计
1
国家级
0
0
0
1
1
2
省级
4
0
1
0
5
3
市级
4
1
1
2
9
4
区级
1
2
0
1
4
 
8.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职业院校实训教师缺乏科学系统的培训平台,对职业教育发展易产生局限性影响,建议建立健全职业院校实训师资培养体系。依托现有的教师培养进修机构和具备条件的职业院校,建立若干职业教育实训教师进修点,提升工匠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现有师资的实训能力